- 招生专业
- 2024/11/12
- 122条评论
- 333次阅读
12月3日上午,在第五个“国家宪法日”到来之际,为弘扬宪法精神,维护宪法权威,法学院在主教519举办“法治社会建设与公民的责任”宪法日讲座。法学院白斌副教授主讲,理论法学教研室主任郑玉双副教授与谈,院长助理于文豪副教授主持。他们从各自研究领域,解读了自己对法治社会与公民责任的理解。
白斌副教授从芦部信喜的国家观出发,阐述宪法赋予了国家理与力的统一,引出本次沙龙主题。白斌副教授认为,爱国的最低要求是热爱宪法,是为公共事务贡献力量。他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,强调公民应将遵守法秩序作为爱国前提的重要意义。
白斌副教授与同学们一同探讨了“法治究竟是什么”这一命题。他认为,法治最为关键的核心在于“信”,基于法治的可预期性,加强诚信建设至关重要。倘若法治得不到实现,政府的公信力出现丧失,公民对国家的期待便无法得到实现。
白斌副教授围绕“为什么要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”一题引导同学们思考。基于国民群体之大,价值认识的多元性,导致争议与矛盾必然存在,而宪法就是我们开展公共生活的价值共识,是解决政治共同体矛盾的最低成本。他说宪法日不仅是宪法学者的节日,而是全体公民重温宪法基本价值的节日,因此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一员,我们应当秉承宪法精神,自觉践行公民责任。
郑玉双副教授对白斌副教授的观点表示认同。他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,结合法律实践从不同学科方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法治的特征。从形式法治观与实质法治观的角度出发,阐明法治本身既要直面实践,又要注重理论逻辑的连贯性。郑玉双副教授认为,政府行动与法治的一致性是社会自身运转的基本逻辑,并倡导同学们坚守公民责任。
于文豪副教授对以上两位老师的观点作了简要归纳。他就讲座主题涉及的“公民责任”与“法治社会”这两个关键词,提出法治框架下的公民应当具有的道德伦理,分析了法治国家、法治政府、法治社会的关联与区别。同时从宪法发展的历史,提出了一些今后加强宪法实施的几个方面。
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对法治深层次内涵的深入思考,提高了树立法治思维理念,培养学习宪法、尊崇宪法、遵守宪法、维护宪法、运用宪法的自觉意识。